华为其他系列手机芯片(华为手机芯片怎么解决)
近年来,手机厂商自研芯片已经成为行业趋势。除了较早入局的苹果、三星、华为等,国内的小米、OV系也都陆续开始了自研芯片计划。
小米、OV加码
华为麒麟芯片的性能已经得到市场认证,除了华为海思,国内的小米、OPPO、vivo等均传出加码芯片研发的消息。
根据腾讯在7月27日的消息,OPPO、vivo即将发布自研的ISP芯片。继华为和小米之后,国内头部手机厂商均已入局芯片市场。
报道称,OPPO对芯片领域早有布局,自研的图像处理器芯片(ISP)或将很快面向市场,明年初上市的OPPO Find X4 系列有望首次搭载。
与OPPO相比,vivo更是不甘落后。根据此前vivo内部人士的说法,vivo的“悦影”项目已经有五六百人加入,团队研发的首款芯片产品同样面向影像市场,或将在今年下半年首发上市。
加上此前小米推出的澎湃系列芯片,国内手机厂商在芯片领域的布局愈发清晰。目前,各家推出自研芯片的速度在加快,而在这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专利储备。
在欧洲专利局公布的2020年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华为和OPPO均位列榜单前20。尤其是华为,以3313件专利跻身榜单前三。
芯片之困
芯片研发无疑是苦功夫,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更需要长久的时间投入。面对这样的苦差事,国内企业又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呢?
毋庸置疑,这主要由于芯片的特殊地位决定。在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中,芯片无疑发挥了最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芯片特性基本可以与产品特性划等号。
正如36氪在分析中所说,手机的图像处理能力与ISP芯片有关;像素则由CMOS芯片决定;而CPU、GPU的跑分更是直接决定了手机在运行速度、功耗方面的表现。
换言之,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赢芯片者赢天下。
不过,对于大部分手机品牌来说,芯片的供应一直依赖外部。在安卓市场,高通一直是芯片主导者,即便骁龙系列芯片多次出现功耗翻车,手机厂商们也“无可奈何”。
而对于苹果来说,虽然自研的M系列芯片表现亮眼,但苹果的基带芯片等,仍需要依赖高通等供货。
因此,对于手机大厂们来说,核心命脉的受制于人终存在“隐患”,深受断供之苦的华为便是例子。而这也是苹果一直坚持自研芯片、华为持续加码麒麟系列芯片的主要原因。
正如Redmi总经理卢伟冰此前所说,一部手机所需的芯片多达上百颗,任何一种芯片的缺货,都会导致手机的正常生产出现问题。
多点开花
2020年以来,全球芯片缺货潮让行业内跨界造芯的玩家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内,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多个行业都掀起了芯片热,国产芯片正在加速崛起。
除了各大手机厂商,以百度、阿里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以依图科技等为首的AI独角兽等,均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高达8848亿元,2016至2020年间的平均增速高达2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诸多企业入局也在意料之内。不过,虽然风口正盛,但自研芯片从来都不是容易事。
毕竟,无论是哪种芯片,都存在一定的专利壁垒和技术壁垒,后来者想要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以基带芯片为例,界面此前的报道显示,全球只有高通、华为等少数厂商可以供货,且这些市场竞争的佼佼者已经通过自研或者互相授权等掌握了相关专利,其他竞争者根本无法插手。
而在这背后,无疑是高昂的投入,以及不断地试错和技术迭代。对于已经入局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一场持久战,非常考验各家的耐力。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在越来越多本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芯片产业链正在实现多点突破。对于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国内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中国芯”的春天有望加速到来。
文/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