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数码科技 >> 资讯 >> 文章正文

孩子从来不在幼儿园大便,知道真相后我哭了

发布于:2020-10-11 被浏览:3891次
  十一回家,嫂子向我抱怨道:
  我3岁的侄女,上幼儿园几个月了,很享受吃饭和午睡,但是有点担心,在学校从来不拉屎。
  入园前孩子们习惯了下午最后一个大码,现在要憋到下午4:30,一到家就冲厕所。
  好几次都没办法。我把它拉到裤子里了。发现的时候,我的便便已经干了。很难想象这孩子穿脏裤子几个小时。
  嫂子反复问,孩子先是说不想上学,后来委屈的真正原因:
  “别的孩子在学校不便便,我也不敢……”
  我很爱这个孩子。小侄女性格比较文静,没想到竟然不敢说屎。如果我选择硬生生的压制,那么这么小的孩子长期压制下去会造成问题。
  不止一次听身边的妈妈们为这件事发愁。尿尿放屁是自然规律,可是到了孩子那里怎么就成了大问题了?
  有时候,孩子身体发出的信号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家长也必须关注。
  其实这已经是普遍的“幼儿园现象”了。
  之前的调查显示,80%的孩子在幼儿园不排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影响。
  街头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家长说,孩子上学前后经常排便。
  如果养成早晚排便的习惯,也没什么不好。令人担忧的是,孩子有一种便利感,却忍了几个小时,不肯在学校解决。
  长此以往,大便干燥容易导致便秘,甚至肛裂。而且粪便中的分枝杆菌霉素会被肠道重新吸收,进入体内循环,对身体不好。
  中国的父母总是关注孩子的大小便,要求孩子每天按时排便。如果连续几天不排便,就会有危险,担心孩子的消化系统,猜测是否是生理疾病。
  因此,孩子们被给予大量的水果、蔬菜和中药,甚至被迫使用开塞露。
  或者骂,惩罚,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你把它拉到裤子上,你妈就不会喜欢你了。”“弄脏自己。”。
  这样有效果吗?
  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糟。
  被紧张和恐惧压垮的孩子只会本能地拒绝排便,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让他们觉得自己表现不好,产生自卑和自卑。
  所以家长关注是必要的,但只有真正对症下药,才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让孩子遭受更多的犯罪。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可以顺利的发臭,但是在幼儿园习惯性的憋凳子,家长可能会从这些方面想办法找出原因。
  1.孩子进入了一个秩序敏感期
  2-4岁的孩子会有明显的“强迫症”。玩具要放在特定的位置,别人不要碰自己的东西。不然他们会哭,会闹,父母可能会深有感触。这是正常的秩序敏感期。事实上,拉也是如此
  在马桶,有些孩子习惯在家排便,有些孩子上厕所时会玩玩具,有些孩子只要妈妈擦屁股,就会先用纸再用湿纸巾。
  这些熟悉的环境和习惯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孩子在这个阶段对秩序最敏感,他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和熟悉事物。一旦熟悉的环境消失,他就会不知所措。
  进入幼儿园,一切都很奇怪,这些秩序都被打破了,孩子会焦虑,宁愿压抑也不愿改变。
  2.羞耻感萌生了
  有一位家长一直认为,儿子不想在幼儿园尴尬,因为怕被老师骂。
  后来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厕所坑里没有门。当一个孩子在拉,时,几个同学会嘲笑他。
  我儿子还告诉他,他从来没有见过男厕所里所有的孩子拉便便,有一次他趁同学们午睡时偷偷溜进了厕所拉。
  拉很臭。有什么好羞愧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三四岁的孩子自尊心和羞耻感很强,知道拉屎属于自己的隐私。
  事实上,幼稚园排队让拉集体便便的做法,忽略了这一点。再加上学生们的嫌弃和嘲笑,即使他们有便便感,他们也不能在拉紧张地走出来。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孩子要“说话小心”。
  3、不适合蹲着
  为了卫生,大多数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式的,这对于习惯了马桶的孩子来说既奇怪又吓人
  朋友的女儿已经上大课了,但还是不想在幼儿园排便。她说“没地方放脚”也是委屈。万一她摔倒了呢?”
  有一次,我真的很着急,老师紧抱拉,孩子战战兢兢地去了大号。
  蹲在洞里的恐惧不能通过说“这有什么可怕的?”
  另外还有一个挑战,蹲着上厕所太累了。
  蹲姿需要一定的腿部力量支撑和平衡能力。有的孩子蹲着不稳,或者腿容易麻木。上大号特别困难,孩子会本能的逃跑。
  4.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全感
  在采访中,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学校不排便的原因大多是心理因素、焦虑和紧张。
  刚入园的孩子还没有适应不熟悉的环境,突然被规则束缚,还没有形成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很难建立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情绪躯体化投射。
  是指当某种情绪在心理层面无法流动,无法通过言语释放时,很可能通过奇怪的身体症状来表达。
  就像我们在压力过大时四肢僵硬一样,当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警惕和怀疑时,我们的身体也会发出相应的信号。另外,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好意思举手上厕所,怕自己太特别,不被老师喜欢。
  有的孩子有明确的自我保护意识,老师帮忙擦屁股的肢体接触会打破他内心的安全极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身体是灵魂的镜子。
  有一种孩子在学校不想便便,因为找不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幼儿园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家长不希望孩子遭受这样的犯罪,所以入园前和入园后都需要做好准备。
  1.提前帮助孩子适应厕所环境
  进入公园前,家长应尽早让孩子熟悉环境和学校厕所的便池设计。
  如果和家里用的不一样,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调整。如果是蹲着,不妨经常和孩子玩弹跳游戏,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
  平时出门的时候,带孩子去公厕解决排便问题,逐渐让孩子适应这种场合。
  另外,尽量教孩子擦屁股,提裤子。如果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他们就不需要寻求帮助。
  进入幼儿园,你对环境和自己的掌控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和信心,帮助他更快的过渡。
  2.让便便成为一个自然正常的话题
  前段时间2岁的儿子每次发臭都要躲在桌子或者门后,怕被发现。当他被叫出来时,他匆忙地哭了。
  意识到孩子对便便问题的关心和羞愧,我没有再去打扰。我就说:“拉啊,拉完我妈给你擦。
  同时借助《拉便便真舒服》 《小狗便便》等绘本,让孩子了解大便形成、排泄等生理现象。
  每个人的大便都很臭。便便很正常。没毛病。你不用躲。
  孩子自然无法真正理解,但他能从母亲的反应中感知到,大人是不会嘲笑抛弃他的。
  就像很多事情一样,父母越平和,孩子的恐惧和羞耻就越少,但他们就能正视和接受问题。
  3.接受孩子尿和尿的错误
  儿童性心理学家胡萍,在《善解童贞》书中讲述了一件小事。放学后,儿子告诉父亲裤子湿了,父亲以为他尿裤子了。他想看看自己有多湿,但他摸了摸凳子。
  但爸爸没有马上暴跳如雷,而是笑了起来,“你看我摸了什么,金子。
  父子俩高高兴兴回家,换上干净的裤子。
  后来儿子又做了同样的事,父亲还是开玩笑的回应。
  对此,胡萍说。
  当孩子发现父母放松了撒尿拉裤子的行为,就会彻底修复。只有父母真心接受孩子的现状,孩子才能获得安全感的修复。
  孩子在裤子上便便,家长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悄悄换裤子,告诉他:没关系,你小的时候控制不了大便,换就好。很多时候心里没什么障碍,身体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童年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不要让孩子因为便便而尴尬、束缚、痛苦。
  大小便之事不要太小,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还关系到自尊、安全感、自信心等精神方面的塑造。
  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永远是最好的领导者和支持者。